生活中易忽略的致命小事
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几件小事,一不小心就能让人丧命 ,你知道几个?
一、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
在清洁马桶时,很多人喜欢用洁厕灵,这本来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但是有些人做事情喜欢画蛇添足,放入洁厕灵以后,他们觉得清洁效果还不够,于是还会加入84消毒液。
(资料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混合到一起杀菌去污的能力是不是变得更强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巴氏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这两个混到一起可以产生氯气,氯气的威力大家可能不了解,你只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被用来充当毒气就行了。制备氯气的经典方式就是盐酸加入次氯酸钠,这两者混合到一起后何止能杀菌啊,杀人也是毫无问题的!
二、座椅爆裂
经常坐在办公椅上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了,特别是那种利用气压升降的座椅,如果气缸爆炸,那么它的威力堪比一颗小型进攻型手雷。另外,这种升降座椅的气缸在压力的作用下很容易顶出来,伤到使用者的菊花。
2014年就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故,一名14岁的少年坐在可升降办公椅上,他调节高度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椅子的气缸直接顶进了少年的直肠里,造成了内部气管出血,少年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三、路面的不明漩涡
在下大暴雨的时候,很多城市都会经历短暂的洪涝灾害,有的时候水深能超过膝盖。这时千万不要为了好玩在水里走,因为洪水是混浊的,看不见被淹没的路面情况。哪怕是平时经常走的道路,也会发生意外。
在大暴雨时,城市下水道里的压力会增强,一些硬井盖会被顶错位,行人很容易掉到排水井里,最终造成溺亡。
怎么辨别下水道井盖有没有被顶开呢?在洪水暴涨时,下水道排水口附近的水流会形成一个小漩涡,看到之后千万不要去踩,否则就会掉下去。
四、地铁屏蔽门
2022年1月,上海地铁站发生了一个惨烈的事故,一位老奶奶在乘坐地铁时被屏蔽门给夹住了,工作人员看见后急忙上前救助,但是为时已晚,这位老奶奶不幸被挤压死亡。
很多人以为地铁的屏蔽门和电梯门一样,可以感应到人体部位,不会夹到乘客。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地铁有严格的运营时间规定,到点后就必须关门。在乘坐地铁时千万不要踩着时间点上车,否则很容易出事故。
五、吃完感冒药后喝酒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这个网络流行语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很多人只把它当做玩笑看。
头孢类菌素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这种物种能够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酒精在被转化成乙醛需要脱氢酶来催化,之后才能变成无害的乙酸 ,没了脱氢酶乙醛就不能被代谢,最后损害肝脏和神经中枢。患者会脸色发红、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多器官衰竭而死。这种中毒症状又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小伙伴们千万要记住吃头孢不能喝酒。
六、调节输液速度
到医院输过液的小伙伴都知道,输液管上有个小滑轮是可以调节输液速度的,一般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体型设置输液速度。滑轮被定住后理论上是不能再动了,但是有些病人嫌弃输液速度太慢,趁着护士不注意会将输液速度加快。
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大量的液体进入人体静脉后,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严重的会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一些特殊的药物还可能导致心率失常和急性肾衰竭。所以在吊水时,我们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调节输液速度。
七、过年时取暖的炭火盆
在南方地区有些省份过年时有烧炭取暖的习俗,除夕夜一家人围着火炉看春晚是每年必需要做的事。正月十五的灯,大年三十的火,这是必须要做准备的。但是在烤炭火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危险,炭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和人体的血红蛋白亲和力很强,氧气竞争不过一氧化碳,而大脑也分辨不出血液蛋白携带的是否是氧气,反正都有氧原子。
因此,长处在一氧化碳环境中,人不会感到胸闷气短,只会觉得头有点晕想睡觉,这时如果躺下睡觉那么可能一辈子都起不来了。
科学表明,吸入%左右的一氧化碳,三小时就可威胁生命,春晚都没放完,人可能就嗝屁了。所以,在烧炭取暖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把窗子都打开。
中国疾控曾发布过一项数据,进入冬季以后,每年都会有6000多人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被紧急送医,死亡人数达到200多人。忘记开窗是主要原因,这个不显眼的举动很多时候能救一家子的性命,但经常被人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