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行业

低端?贱卖?世道变了

2022-12-14 19:45:59

文 | 华商韬略 600

中国稀土,一度被拿来与中东石油相对比。


【资料图】

2020年10月,一篇名为《世界最大稀土矿为何60多年一直被当成铁矿开采》的文章火遍全网。

在文章中,新华社记者痛陈中国稀土三大问题:资源被浪费、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稀土被卖成“白菜价”。

五个月后,或许是因为文章带来了人们的关注,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心疾首:“中国的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

可,短短两年后的今天,局势却陡然变化。

根据中国稀土网公布的数据来看,从2022年1月初到11月底,中国稀土出口量虽与去年并无太大差距,仅减少0.9%,但出口金额竟然增长了72.7%,达到66.3亿元。

由此可见,短短一年时间中,稀土价格飙升。

而今年3月,工信部甚至因为其飙升的价格紧急约谈了稀土相关企业,并让各企业保持价格平稳。

前后不同光景变化的背后,是中国不断对稀土企业的合并重组。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稀土产业为了换回大量外汇,加之单纯的开采技术相对简单,甚至只需要几个人简单开采后就能将稀土直接贩卖给国外就可获得暴利,因此瞬间诞生了200多家稀土出口企业,甚至一度出现大量盗采。

因此,即便中国占有着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却因为各企业间的价格战,根本卖不上价格。而国外则买到低廉的稀土后,经过加工成相关产品便能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早在70年代,我国就拥有了国际领先的稀土分离技术,但由于企业间各自为战,并不齐心,中国仍难拥有稀土定价权。

当时的赣州市经委主任曹晓秋气得把这些企业形容为狗,“扔块骨头,就疯狂地扑上去。”

为改善这一局面,2016年,中国正式整合稀土行业,将大大小小的企业整合到一起,最终成为六大稀土集团,并由这六家企业共同议价。

虽然局面略有好转,但竞争仍旧激烈,各自为战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就在新华社记者痛陈稀土问题的文章火遍全网一年后,2021年12月,稀土行业再次迎来重组。

原本六大稀土集团中的南方稀土、中国稀有稀土、五矿稀土被整合为一,成为中国稀土集团,六大稀土集团变成四大集团,中国稀土格局也变成“南北并立”的两强格局。

如今的中国稀土已经凭借世界领先的提纯分离技术,牢牢占据稀土产业的上、中游,虽然每年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时进口量也为世界第一。

这其中,就是因为国外开采出来的稀土,还需要经过中国的提纯分离加工,才可以用来进一步加工为相关下游产品。

比如备受美国重视的加州稀土矿,2020年大约生产了全球15%的稀土,但这些稀土却需要运往中国进行提纯分离加工,甚至就连这个稀土矿拥有者的公司还有7.7%的股份属于中国企业。

由于稀土的重要性,美国自然感觉危机重重。2016年,就曾因为中国对稀土企业的整合,美国政府开始进行国内调研,然而最后发布的报告却略显悲观:可能需要15年才能重建美国稀土供应链,从而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就在今年年初,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将众多稀土元素列为对经济和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的关键矿产。

图注:美国《国防》2019年3月21日文章《中国巩固稀土加工统治地位》

虽然中国在稀土产业的上、中游达到全面优势,但下游产业同样不应忽视。

中国在生产稀土相关下游产品的技术上其实相对薄弱,很多核心技术专利都需要向国外购买。

这样的现象也得到很多人的诟病,比如下游产品的稀土永磁材料,虽然中国占据了世界产量的95%,但却缺乏原创性产品,专利受制于日本。

不过,根据相关行业专家介绍,其实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利润差非常明显,而国内企业聚集的上、中游正是其中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产业。

如今,随着中国对稀土企业的不断整合,对稀土相关行业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曾经对中国稀土产业低端、廉价的有色眼镜或许可以摘一摘了!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