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CXO龙头一季报相继披露,龙二康龙为何大涨?

2023-04-29 04:44:14 凯恩斯

CXO概念午前异动拉升,康龙化成大涨超9%,成都先导直线拉升涨逾7%,九洲药业、圣诺生物、昭衍新药等跟涨,这两天CXO龙头一季报陆陆续续披露的差不多了。

昨天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等药企发布了一季报情况,康龙化成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中,获得营业收入27.2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29.53%;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加39.81%;每股基本收益0.2952元。

报告期内,康龙化成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66.64%,同比增长34.74%,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占14.81%,同比增长38.12%,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占16.12%,同比增长11.27%。


(资料图片)

一季度的业绩没什么大问题,主营实验室业务实现29.73%收入增加,毛利率也是最高的,CDMO小分子业务也是同步增长,临床收入收获41.08%的增长,不过虽然是增长,但是临床业务拉低了净利润,CGT业务没什么增长,毛利率也是为负数,大分子相较去年没增长,这点还是比较低于预期的。

康龙由于自身的业务结构,没享受到多少新冠的红利,但也因此受新冠的扰动最小,所以它的业绩比较符合CRO行业的真实增速。

昭衍新药也和康龙化成差不多,都是没有享受到什么新冠的红利,其实这样恰恰能够反映出药企在没有新冠大单的扰动下,CXO药企能够获得的增速如何。

在新订单拓展方面,这些药企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康龙化成合同负债相较去年地下降,一季度新订单估计增长不多。昭衍新药的订单情况也是出现一些放缓,相较去年出景气度下降也是事实。不过目前CXO龙头都手握一年半到两年营收水平的订单量,应该能够支撑一段时间。

临床业务不好做

实验室业务不用说了,是康龙化成的传统强势业务,2022年也是这块业务业绩最稳,。毛利率最高,全年实现营收62.45亿,同比增长36.8%,毛利达44.9%,还同比增长了1.67个百分点。

先来看小分子CDMO业务,其实药明康德、凯莱英这些药企的小分子CDMO业务的毛利率都要比康龙化成的要高,康龙的CDMO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我们看康龙CDMO项目近三年的增长情况,因为康龙化成后期大规模生产能力不足,所以很多项目做到临床三期会转向凯莱英、博腾股份这些药企上,康龙也意识到,开始补充自己的后期生产能力,这两年,康龙的临床三期以及商业化项目出现了回升的态势。

再来看看临床业务,补足的临床CRO业务上,进展就不如CDMO这么顺利了,临床CRO业务不好做,收入增速都不如CDMO和实验室业务,毛利率也比较低,毛利近些年也逐年下滑,到去年才止跌回升,但回升也并不多,这部分业务一直不是康龙化成的强项,2019年,康龙化成通过投资获得思睿生物及希麦迪的控股权,开始发展临床开发服务。

2021年5月,康龙化成宣布成立临床服务子公司,打造一体化临床研发服务平台。等到2022年业绩来看,已经有了不少收获,中国临床试验服务正在进行的项目超800个、临床研究现场管理进行的项目超1,100个;临床研究服务员工3,602人,同比增加7.3%。

同年,康龙化成临床研究服务收入13.94亿元,同比增加45.72%,成为所有业务中增长最快的板块。特别与较低的人员扩增率相对,显示出较高的人均效率。不过和临床龙头泰格医药40%的毛利率相比较,康龙化成的毛利率还是比较低的,只有11.46%,今年一季度增加了一些,达到14%,这点还是值得给予一些肯定的。

康龙为何要做大CGT业务?

另外是大分子业务,康龙化成拿到了将近30%的营收增速,这个水平和药明差不多了,但是利润端,不如药明。作为新业务,大分子业务在2022年时的营收约为1.95亿元,有接近30%的增长。今年相较去年没增长,创新业务成长性不会差,若是成长性不好,可能会拖累盈利水平。

我们之前提到过,这两年,一些巨头药企正在抛弃细胞和基因治疗这一技术方向。像葛兰素史克首席执行官Emma Walmsley宣布,公司“已经决定结束对细胞基因疗法领域的投入”。这一决定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两年大热的CAR-T疗法。赛诺菲则放弃了个性化细胞疗法。安斯泰来也终止了一项细胞疗法交易和一个候选药物。誓将80%研发投入到革新疗法的武田制药也对基因疗法按下暂停键,表示将结束AAV基因疗法和罕见血液病领域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强生已经决定暂停推进与南京传奇合作的BCMA CAR-T西达基奥仑赛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在英国的报批程序。

暂停研究的原因也有很多,但是这不意味着CGT细胞基因疗法行业就此消沉,这类药物还是有药企去做的。比如康龙化成就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多,今年三月底,康龙化成曾发布公告,为提高在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板块的运营能力,拟对全资子公司康龙生物进行股权融资,总额达9.5亿元,这次融资获得了康君仲元、康君投资、煜沣投资3家是康龙化成的关联方,还有高瓴等10余个非关联方也参与了进来。

康龙化成和高瓴祈睿都是上海乐纯生物的股东,这家企业的主打业务之一,就是提供CGT一次性解决方案。康龙化成有很强的R端能力,做到了国内第二、全球第三的位置。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布局,康龙化成一直在搭建端到端一体化模式。从实验室相关的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到药物生产(CDMO),R到D到M都有覆盖。康龙化成能够大投入CGT模式,也得益于CGT业务搭建了端到端一体化模式。只不过端到端一体化构建需要时间和技术,这部分的投入,也导致康龙的整体业绩非常不稳定。

2021年康龙化成才将大分子与CGT划分成独立的板块。大分子药物及细胞与基因治疗这部分业务在去年获得营收约为1.95亿元,就已经有接近30%的增长。不过海外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98%以上的高位。

康龙的CGT业务的研发在康龙美国公司,CGT的CDMO业务主要在康龙英国公司,因为CGT药物生产成本和质量把控等方面的要求都高于传统药物,所以CGT行业高度依赖于CDMO,外包率很高,远高于大分子药物外包率。同时这一行业也多是外包前置化,细胞基因治疗产品较传统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更复杂,操作和检测难度大,像全球第一款上市的CAR-T,诺华从立项到商业化生产,都会和CDMO合作紧密。

尤其是临床前和早期临床项目的CDMO订单更多,中后期临床项目,药企倾向于自己来做。比如2020年,在药明生基的33项CDMO订单里,有22个临床前和I期临床项目;而到了2022年,67项订单里包含了50个临床前和I期临床项目——早期业务比例从66.7%上升至74.6%。

一些CXO药企看见了背后的需求,博腾股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接到的CGT CDMO新项目订单52个,总价约1.59亿元,像和元生物也是做CGT研发外包平台服务的药企,2022年,和元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14.26%,其中基因治疗CRO业务收入6589.98万元,CDMO业务收入2.17亿元,意味着下游厂商的需求仍在增加。康龙化成也是看中了CGT背后的研发外包市场,康龙化成2021年开始承接外部CGT订单,至今为止进行的项目总数29个。不过开展大分子和CGT业务时并不顺风顺水。2021年和2022年,康龙化成这两块业务的毛利率分别只有-13.84%和-27.73%。

主要是康龙化成的CGT属于是按端到端一体化模式搭建的。端到端一体化构建需要慢慢搭框架。所以和康龙的实验室业务相比,大分子CGT以及其它的小分子CDMO、临床CRO,毛利都和主业差的很多。CGT整个毛利是负的。小分子CDMO毛利仅35%左右,但凯莱英、药明都在45%左右。临床CRO毛利只有11.5%,而药明有30%,泰格更是在40%以上。

无论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业务,康龙化成的一体化平台搭建过程中难免产生波动,尤其是对净利润会员明显的影响,但整体还是比较顺利,想要做大做强,也是必须要搭建的,在我国药企里,短时间内,应该也很难看到像药明、康龙化成这样有实力能够搭建一体化平台实力的企业。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