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预制菜要让消费者安心放心
(资料图)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伴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美食烹饪的新技术、新工艺日益成熟,预制菜应运而生。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其中就提出培育“种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所谓预制菜,就是通过预加工,提前把食材做成半成品或者成品,食用时再根据需要配上各种辅料的菜品,包括即食、即熟、即烹、即配四类。
随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信号发出,全国各地正积极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在当前“拼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号角声下,预制菜产业作为中央政策鼓励的一类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更多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据悉,今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00亿元,2026年将达10720亿元。
人们常说,“食品安全大于天”。尽管消费者对它的需求更多是省时省力,但对预制菜的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不会降低。生产加工预制菜的企业除了关注经营增长点,还应在绿色、安全、味道和种类上再做研究。
预制菜其本质是食品行业,必须要遵循食品安全的标准规范与监督管理,从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市场调研各环节,全过程规范预制菜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加工方面,要严格把好“原料关”“加工关”“环境关”“人员关”和“检验关”。形成预制菜全过程、可视化的追溯制度,从食材的选取到研发再到生产出成品,每一道关口都要有品控人员进行严格的菜品抽样化验,守好质量安全源头。在销售运输方面,不断加强冷冻技术的进步和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严格落实温度、湿度和卫生要求,严格把控销售过程,做好进货查验和销售记录。在市场调研方面,坚持“服务对象爱吃什么就做什么”,传递出“家的味道”。深入现场实地征询做“调研”,了解什么菜最受欢迎,什么菜不合大众胃口。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信用经济。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产业,都要在法治的赛道上,充分尊重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和未来的发展。预制菜行业这条新型路还需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专家学者、消费者等多方面、多层次地共同监督治理。监管部门通过巡查执法、公开曝光等手段履职尽责,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强化主体责任,加大自我约束力度,打造预制菜“美味+健康”双导向发展模式;专家学者要做好预制菜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如何存储的科学普及;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发现问题及时合法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倒逼生产企业将食品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晓薇(湖北宜昌)
责编:詹蔷